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吴郎中 南宋 · 程珌
五言律诗 押元韵
志抗金坚厉,材成玉粹温。
时哉非不遇,命也更奚言。
季子风流远,吴公治行存。
敬亭无恙否,愁绝暮云昏。
赐前执政镇江府沈夏敕书淳熙三年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○三三、《玉堂类稿》卷一一 创作地点:浙江省杭州市
沈夏季冬之月,天气冱寒。
按录桐君,裁成锦剂。
眷言名镇,方倚旧人。
特厚恩颁,用资冲摄。
题下原注:「知泉州姚宪、知太平州杨倓并同词,杨倓改名郡。」
史浩玉牒所进书加恩口宣淳熙五年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○三五、《玉堂类稿》卷一二 创作地点:浙江省杭州市
有敕:总率诸儒,裁成钜典。
肆衍爰田之赋,用增台路之华。
兹锡明纶,尚钦异数。
谢赐绍熙四年历日表绍熙三年1160年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○五五、《历官表奏》卷一○、《古今事文类聚》遗集卷五 创作地点:浙江省杭州市
岁运无穷,裁成密度;
王春有俶,诞告庶邦。
吏拜赐以承流,民知时而趋事。
臣某中谢。)恭惟皇帝陛下道参覆载,职备羲和
天畏棐忱,式九围而顺帝
星隆晷德,齐七政以授人。
凡叨守土之官,咸起竞辰之志。
臣敢不宣颁诏玺,劝勉农畴!
在历数于舜躬,孰能推步;
暨朔南之禹教,尚觌混同
臣无任。
贺吏部叶侍郎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○九一、《省斋别稿》卷八、《启隽类函》卷四
疏恩禁幄,正位从班。
综叙群才,方赖崔、毛之德;
裁成大典,更资迁、固之文。
簪橐得贤,缙绅交庆。
恭惟某官德能辅世,道可觉民
忠精早简于圣神,政术屡更于事任。
自登乌府,频发兽樽。
虎啸谷而风生,奸萌尽折;
玉在山而木润,善类咸依。
将均弹劾之劳,越进论思之地。
典司铨部,撰次信书。
常伯之清涂,既列六曹之长;
太史公之重任,又为二府之储。
某宿赖芘休,逖闻进擢。
属总和门之赋,阻陪大厦之宾。
忻忭于中,敷陈奚既!
礼部宋侍郎棐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○九一、《省斋别稿》卷八
祗奉赞书,擢登宗伯
副畴咨于四岳,参法从于六官
既德望之素孚,宜师佥之允穆。
恭惟某官身兼数器,名冠群伦。
负拨烦治剧之才,济博物洽闻之学。
入仪司府,明周官式法之功;
贰奉常,擅郑国讨论之美。
况早岁已跻于兰省,而比年屡剖于竹符。
九重夙简于深知,多士共推于久次。
果自卿联之峻,躐升禁路之华。
惟是春官,寔司邦礼。
俎豆闻之矣,必将修盛世之弥文;
钟鼓云乎哉,岂特考有司之故事。
某属将使指,阻簉宾阶。
但同封部之民,日伫中和之化。
其为欣怿,难尽名言。
陈丞相(代大兄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○九二 创作地点:浙江省杭州市
某窃谓尊且荣者惟大丞相,而事之重者亦莫大丞相若也。
官一品,禄万钟,运动枢极,斡旋造化。
喜有赏,温乎其
怒有罚,凛然若
百辟之所仪刑,九重之所礼貌。
仕宦至此,信尊且荣矣。
鸡初鸣,泽笏委佩,翼趋于帝庭,日与天子论经国安民之道。
退而坐庙堂,则卿大夫以次白事。
郡国日有启闻,万务之微无不关总。
应酬小差,利害立见。
人徒知位之尊,而不知心常下也;
人徒见身之荣,而不知念常深也。
丞相之事不既重矣乎!
中兴以来,筑堤沙者十有二,而相公应期佐圣,为国元老
海涵而岳镇之,不足以喻其重也;
文经而武纬之,不足以喻其才也;
逐日以新,随风而流,又不足以喻其勋业名声也。
今者独专魁柄,裁成万化。
方万里,自一命以上,孰不愿见而可使者
事何由而济,绩何由而成,愿相公博采于平时,精择于一旦,参之以众多之论,照之以冰鉴之明。
孰善理财,孰善治民,孰善济烦剧,类集而籍之,以俟有用,将见蔼蔼王多吉士,惟君子使媚于天子矣。
此择人所以贵于有素也。
自古进退人才,多不能泯爱憎,置恩怨。
牛、李纷纷,迭相排挤,其祸有不可胜言者。
嗟夫!
势利之徒,朝夕门墙,虽一岁九迁其官,彼且以为当得,偃然有无涯不已之心,缓急则向背见矣。
今贤人君子,岂无尝经擢用而废弃者,而闲散者,而典领藩郡者?
相公胡不引而置之台省寺监,以责其效,以尽其才乎?
夫专用后来,孰若已试之详练?
峻迁骤用,孰若迭出之均一?
释二美而不为,殆非所以重爵禄慎名器也,用人岂可不以至公乎?
孟公绰之才,不可屈之滕薛;
颍川之政,不可移之宰辅。
何者?
大小不同故也。
设官分职,其事不一。
赋才禀德,其理亦不一。
奈何在上者不度能而授之,在下者不量力而受之?
使强明干敏者或徘徊于散地,而懦缓樗散者反应日不暇给之务乎?
任人随才,此尤不可不汲汲也。
尝试以是行之,则百官必称其职。
百官称职,则万务自举矣。
相公都俞岩廊之上,从容槐棘之间,天下称其贤,后世颂其美,萧、曹之勋何足道哉?
某远方之鄙人也,往者屡拜下风,今以调官来行都。
窃喜相公之得时,私慕相公德化,愿再望颜色而不无求知之意焉。
虽然,自敌以上其贽见不可无说。
有雅故者则恃其雅故,有介绍者则取必介绍。
或以资格进,或以论荐显。
咸无焉,则又趑趄嗫嚅以效其勤,滑稽脂韦以献其佞,期必售乃已。
若某者,孤寒无能而粗知自守者也。
既无前四事可以自媒,由后之二者窃又耻之。
故殚精致思,陈愚者千虑,以仰裨聪明之万一,庶几自别于旅进之士,而妄意一盼之宠。
相公察其忠而恕其愚,无任感暨。
不宣(《省斋别稿》卷九。)
明抄本「贽见」下有「者」字。
资政殿大学士毗陵侯太保周简惠公神道碑庆元四年1198年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一八○ 创作地点:江西省吉安市
高宗皇帝疋马渡江,中兴炎祚,其丰功盛德固不容尽述。
窃窥大要,以仰成宰辅、信用台谏为本。
三十六年间,命相不一。
自今观之,激士气,复故疆,张丞相浚之心也;
固根本,候机会,赵丞相鼎之志也;
专持国柄、一意和好者,秦丞相也。
三相所主虽不同,其人才进退,政事弛张,是非得失,公论各不可掩,至于身任安危则一而已。
当是时,言路固多名臣,其视力轻重而为向背亦或有之。
毗陵周简惠公乙卯岁赵、张并相之日,四月入台,八月殿中侍御史,在职仅两月,言事至三十章,太抵谓自治其国,乃能成功,今外有强敌,内有群盗,不可事虚文、贻实祸。
历条时政二十馀事,指宰相不任责。
上变色曰:「赵、张浚肯任事,须假之权,奈何遽以小事形迹之」?
公徐奏:「陛下有过,尚望大臣尽心。
今臣一及大臣,便为形迹,使彼过而不改,罪戾日深,非所以保全之也」。
上改容曰:「此论甚奇」。
最后连章极论赵子淔,语侵赵公
又论张公大举北伐,系国存亡,坐是不得其言而去。
迨秦公独相,意公必憾赵,再拔公入台。
公语人曰:「元镇已贬,某固不言,虽门下客亦不及也」。
一日,内降差除四人。
公言:「愿陛下以仁祖为法,大臣以杜衍为法」。
又历疏三大弊。
秦怒甚,不数月改左史,因是流落于外十六七年。
秦薨,始为禁从,席未暖复去国。
孝宗即位,公与张焘、辛次膺、任古首被召,初对有绳愆纠缪之谕。
会上以张公为枢密使督师江淮,锐意恢复,而公素不以亟战为然,命佐夏官
明年六月符离退师,乃超拜政府
其后汤丞相思退与张公并相,或战或和多取决于上,而其宾客议论间失之偏。
公始终守自治之说,是则曰是,非则曰非,不将不迎,不谄不讦,表里洞达,无一毫之伪。
明年四月,张公罢。
十一月,汤公亦罢。
上再起陈丞相康伯,虏已约和,国论始定。
时公在政府一年有半矣,因坠马败面伤手,力请去。
上不得已,久乃从之。
其立朝本末如此,所谓非茍知之亦允蹈之者欤!
公讳字立义常州宜兴县人
曾祖密,赠太子太保
祖璟,赠少保
父裕,朝奉郎致仕,赐绯鱼袋,赠少师
秦国夫人王氏。
公少力学,自乡校移籍京师,两学传诵其文。
宣和六年廷试,以历数为问。
公既详对,又为说曰:「圣人兼天地之职,一物不遂,必任其责。
凡《易》之大衍,《内经》之五运六气,《书》之闰月定四时,老氏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,皆当裁成辅相以实之,然后可以和同天人之际」。
考官嗟赏,擢寘甲科,调广德军司刑曹事。
靖康覃恩,循修职郎,用举主升文林郎,注徽州军事推官
车驾移跸临安,诸军交驰境上,守死倅易,公与州判官摄行郡事,随机应变,千里帖然。
初,大观间诸郡增赋物帛,其后赦书已蠲减,而漕臣便文复取于民。
公白新守力止之,讫公去,乃增如故。
荐章交上,改通直郎临安府府学教授
未赴,吏部侍郎陈与义密荐公,遂召试馆职,将试复引对。
上曰:「从官多说卿端人正士」。
面除监察御史绍兴五年也。
寻充省试参详官,开院适轮对,论内外兵势,上密以措画与公议,信向方深。
既为副端,论事不合,徙司农少卿,四求去皆不允。
两召至都堂谕旨,二相示以言求去非朝廷美事。
公曰:「某离言路半年,自以亲老家贫请外耳」。
乃除直秘阁、知信州,屡展戍期。
赵公罢,张公当国,陈公与义执政,改湖南提点刑狱公事,以远求易浙西,又避本贯易江东,四岁四易地,迄未尝至。
八年,和议已定,公复被召,论「为国若有道,战则胜,守则固,和则久。
不然,三者在人不在我矣」。
九年二月,除太常少卿
五月再为殿中,既不合,会传某人赐出身除两府者,公又将论之,携疏至殿幕,改起居郎
有诏侍从两省荐西北人才,公同给事中刘一止吕广问
广问参政李光客也,拟试馆职,秦不可,谒告不入。
言者论罢,并谓公受其风旨,十二月主管洪州玉隆观。
十年郊恩,复直秘阁
十二年春,起知湖州
十三年正月,移平江府,复以郊恩赐服绯鱼。
北方初修聘,敕使络驿,公不为礼,又积与转运议论不协,共劾公设宴菲薄。
十四年二月,落职主管台州崇道观
屏居乡里,二亲益老,家益贫,忧患连年不能堪,公独安之。
二十五年十二月,复旧职知绍兴府
二十六年正月过阙,除权尚书礼部侍郎赐紫章服,兼国子祭酒,又兼权给事中
言路忌之,三月出知信州
太学生列状留公,不报。
居数月,复罢郡。
二十八年,起知抚州,道引疾改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。
十月直龙图阁、知太平州
水坏圩岸,公大加修治,凡百二十里。
傍郡诸圩皆没,惟当涂岁熟。
市河久湮,雨旸交病,公下令城中家出一夫,官给之食,并力浚导,公私便之。
三十年八月,进集英殿修撰,寻移婺州,加敷文阁待制
当江上用师,调度繁兴,不扰而办。
三十二年七月,除兵部侍郎
孝宗初政,增置讲官九月首命公兼侍讲,积官左朝散大夫
隆兴元年知贡举户部阙官,兼权侍郎
上数批问钱谷出入,公奏:「陛下劳心庶物,日有咨询,若出人意表,足以耸动观听。
今皆微文细故,此必有小人乘间献忠,欲售其私,不可不察」。
盖指龙大渊、曾觌也。
上色为动。
完颜亮毙,褒立,虽两军相持,而移文议和不绝。
张公自督府来朝,密为上言:「虏失泗州,其伪官蒲察久安、大周仁寄治虹县,惧罪皆欲来归,愿遣军渡淮赴之,此恢复之机也」。
二相皆不与闻。
公请对,谓不可轻举,累数千言。
上唯唯。
五月李显忠将骑兵,邵宏渊步兵共十万,取虹县,下灵壁,既克宿州,二帅始不协。
虏兵击显忠军,宏渊不肯援,幸胜负相当。
至暮,我师入城,明日虏亦解去。
金帛山积,显忠不以犒军,众怒而溃败。
书闻,上思公言,以左中大夫参知政事
谢毕,朝德寿宫,门无宿卫,廷无閤门,公乞轮差,从之。
故事初拜相银绢二千匹两,执政半之,辞则减半,例自行首司申御药院取旨。
公命勿申,遂已。
每便朝,二府先共呈机速房事。
既毕,宰相兼枢密使自与其贰次呈西府文书,参政稍退。
一日,西府拟元居实浙西总管,上连问如何,枢相皆无语。
上顾公问可否,公前奏曰:「是人顷为御前买北货,乾没万计,公论必不可」。
上乃却其除目。
后数日,公留身,上曰:「昨居实差遣不同议耶」?
公曰:「此西府事,臣不与也」。
是时,虏虽主和,而其右丞相都元帅仆散忠义、左副元帅纥石烈志宁握兵淮北,专任边防,尝以书达三省密院,大略谓方议遣使,遽乘不备攻我符离,毋乃为将臣所误,妄要功利乎?
今治兵决在农隙,旧疆岁币如约则止。
众谓彼不以兴师归过朝廷及督府,反为设词罪将臣,其欲和可见矣。
上令答书,差右宣教郎枢密院计议官仲贤右宣议郎将作监主簿李栻充通书官。
栻以妹为虏主妃辞行,命都辖官王抃代之。
十月末,仲贤等与虏帅议定为叔侄国。
上曰:「虏能以太上为兄,朕所深喜」。
诏遣从臣为通问使,而以左宣议郎胡昉枢密院编修官修武郎杨由义枢密院管干公事,充国信所议官
台谏交章言议和太速,公与陈、汤二相乞令侍从台谏集议,众益汹汹,诸公待罪乞罢,不许。
公独留身固请,上曰:「卿何请之力也」?
对曰:「臣误蒙知遇,欲为陛下正纲纪,今不可得而正也」。
上曰:「何为不可」?
公曰:「政出于一则纲纪可正。
今朝廷督府左右前后之臣皆欲自行其言,此臣欲去者一也。
臣初为言官,晚忝侍从,事有不可,大即奏论,小则堂白。
言虽不从,臣塞责矣,固无愧于心也。
出而为州,事茍难行,反复论之,不从则委曲行之,使百姓不至受弊,亦无可愧于心也。
惟预政以来,每与宰相议事,有以为然而从者,有不得已而强从者,有绝不肯从者,十常四五。
暨至榻前,陛下又或不然,大率十事之中勉书者七八,安得不愧于心?
此臣欲去者二也」。
上察公诚,不以为罪,第不许其去。
议者多请幸金陵,公曰:「车驾一动,能保德寿不为浙东闽中之行乎」?
他日,上又欲先下诏。
公曰:「陛下能行数事警动天下乃可」。
上问其目。
公曰:「臣自初对便乞迎还太上于大内,尽发内帑付有司,勿令近习干政,汰溢额内侍,罢击鞠,节饮燕,内治举然后可攘夷狄」。
上称善。
尝因灾异诏群臣直言。
公请择其可行者行之。
上曰:「类捃摭细故耳」。
公又及前数事,至议用兵不可轻,有「一掷赌乾坤」之语。
上曰:「今战虽不足,守则有馀」。
公曰:「措置未善,政事未备,虽守亦难」。
同列皆甚其言,退谓公曰:「上不能堪」。
明日,公留身谢,上更奖其直,且曰:「闻卿在中书事事力争,朕深嘉之」。
二年正月胡昉、杨由义见虏帅于亳州,逼等拜,乃求还四郡。
等不可,械系月馀。
上怒,诏张公行视师屯,复遣户部侍郎钱端礼、吏部侍郎王之望充两淮宣谕使
张公寻罢,以汤左相都督军马,太傅和义郡杨存中同都督,改宣谕为参赞军事。
盱眙又报北界来有所议,上方遣魏杞、康湑充通问使副,而忠义、志宁二人遽引兵分犯濠、滁,志在邀盟。
于是台谏诋宰执主和误国,太学生亦上书乞斩大臣。
公与相、参并乞罢黜,上密以书示公曰:「初不及卿」。
乃止。
诏留思退都督于朝,以参知政事王之望督视
公曰:「临阵易将,古人所忌,奈何移都督于陛辞之日?
存中已为同都督之望乃见执政,反出其下,愿正称谓,使之速往号召诸将弁,并力捍虏」。
上大以为然,亦升之望同都督
明日,之望又乞专委存中,无二其权,上复从之。
存中督军马而汤罢。
先是副枢洪遵罢,上命公兼知密院事。
公以祖讳辞,诏免系私衔。
已而召用贺允中,不两月允中再致仕。
公兼领如故,军国事繁,悉心裁决,持论正平,甚得士心。
汤相就贬道亡,公乞许归葬。
上恻然曰:「何至是耶」?
胡侍郎铨郊前与郡,公奏:「铨以直言久谪岭海,今将任子,坏之可乎」?
上皆嘉纳。
尝乞召用侍从台谏。
上曰:「安得如卿直谅者」?
公荐李浩、龚茂良,上皆以为佳士,次第用之。
太常言郊牛毙,公奏:「春秋鼷鼠食牛角免郊,边虞未靖,请展郊以符天意」。
事下有司,或引《春秋传》晦日为天忌,乾德元年艺祖初郊,以冬至近晦日,改用十六日甲子,至道元年当郊而李继迁叛,亦改次年
今冬至适近晦日,两淮复用兵,当候来年恭见上帝。
诏从之。
时再遣武翼大夫閤门宣赞舍人国信所干办公事王抃使虏军,而擢钱端礼、虞允文执政
闰十一月,新相陈公亦视事。
公即奏:「臣向因颠坠求退,圣谕庙堂无人,令力疾少留。
康伯已相,执政又有人,可以去矣」。
宣押数四,陈相亦乞留公,公请益坚,乃除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
陛对,上曰:「卿筋力未衰,他日宣诏勿辞」。
公奏:「臣今年六十七,三二年不死亦合挂冠」。
上为怅然。
未几,王抃使归,虏自滁州退师,和议成矣。
乾道三年三月,起至泉州明年复请祠,六年告老,五上,加大学士致仕。
闲适累年,不以世故萦心,惟究极死生之说。
淳熙改元正月十二日薨于里第,享年七十有七。
上闻震悼,赠正奉大夫,后以子升朝,累赠太傅,爵由宜兴县开国子加至毗陵郡开国侯食邑通一千一百户,食实封二百户
娶李氏,同安郡夫人,累赠魏国夫人,前卒,葬县东清泉乡梅林之原。
明年正月己酉,公合葬焉。
四年,太常考功议以正直无邪曰简,宽裕不苛曰惠易公之名,人以为允。
四男:长枞,从事郎、点检赡军激赏酒库主管文字;
季楷,宣教郎知临安府临安县,皆早世;
栋,今为朝奉大夫、新知辰州
林,朝散郎淮南路转运司干办公事,赐绯鱼袋。
,适朝散大夫、知雷州鲍同
孙男十二人:大年儒林郎、监总领四川财赋军马钱粮所户部鱼关大军仓;
次大辩,承议郎、新知和州含山县
次大壮,通事郎;
大本将仕郎
次大中;
大昌,寄理从事郎、新差监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所易抵当库
大猷、大直、大任、大翼、大雅、大经。
孙女十二人。
公孝于事亲,尤睦宗族,当任子先孤侄,谢事遍奏诸弟之子。
其薨也,幼子与孙尚未命名。
平生学问不泥传注,尝论《大学》物格而后知至,以谓「在人之至为知,在物之至为道。
以吾之知极物之道,如两物相抵,故谓之格。
夫万物不同,道一而已。
方其格物,物我为二;
及其物格,则自视无我,何有于物?
是谓知至」。
作《圣传诗》二十篇行于世,文集三十卷,奏议五卷。
晚号惟心居士
壬辰岁,公年七十有五,予自小宗伯奉祠居过阳羡,别公里第。
临行,公执手眷眷若有所属,后二年而公薨。
栋等推原先志,以著作佐郎李远所述行状屡来请铭,其犹子用公奏入官,今掾庐陵,日道二子之意,趣如约,不可辞也。
铭曰:
惟几惟康,古倚良弼。
耳目股肱,卫上则一。
降及后世,其职乃析。
越在台谏,箴规排击。
进居庙廊,将顺辅翼。
前之责人,今以自责。
躬或不逮,言孰底绩。
惟简惠公,端谅笃实。
和战无常,随事应敌。
其在我者,自治吾国。
时虽不同,论则无易。
或从或违,有始有卒。
皇心褒嘉,士论厌塞。
我作铭诗,追纪贤德。
一言蔽之,主圣臣直(《平园续稿》卷二三。又见《荆溪外纪》卷一四。)
四岁:原脱「四」,据明抄本、傅校本补。
成甫干曾漕书 北宋 · 郑侠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一七二、《西塘集》卷六
窃观万物之在天下,虽草木之细,未有不自致其材,以称用于人,而徒然生斯世也。
《传》曰:「水火有气而无生,草木有生而无知,禽兽有知而无义。
人有气、有生、有知,又且有义,故为天下贵也」。
谓草木为无知乎,何为春斯生,夏斯长,而未尝一不及时也?
《易》之《系》曰:「《坤》者,西南之卦也,万物皆致养焉」。
盖其致于夏秋之交,万物未有不乘阴阳长养之极,而物致其成。
材成而后天下之用足,于此而知万物于天下,虽草木不徒生,而所以致养于民者至矣。
是故虺蜴蛇蝎,若茗,盖亦未始无益于人,亦未尝有其美而不自见、自致者也。
良玉在山,虹光十仞;
精金藏砂,光彩外发。
彼且何求于世,而不自秘如此!
亦天地之生我,凡以致天下用,不敢以天地之美自私。
彼皆有气有生,而无知无义类也,其于世如此。
若乃头圆似天,足方象地,具耳目鼻口视听、言貌之全,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妇之隆,闻先王诗书、礼乐、法度之言,其道大足以经纬日月星辰,成变化而行鬼神,小足以抚宁室家,富遂民物,乃韬藏吝惜,不少见于世,乌在其为有知且有义哉!
古之人,有晦然者矣。
彼非乐以天下之□自□也。
时命大缪,则卷而藏诸身,岂得已哉。
若乃文明在上,明公大贤,惟好善之为乐;
而先王仁义之道,若大若小,若近若远,无施而不可,而犹闭而不发,伏而不见:此素隐行怪,欲有述于后世而已。
是非君子之道,吾圣人所不为;
学圣人者,亦所不为也。
某以观物之理而得此说,是以不敢自堕以废。
诵诗书传记之言以千百幅,所识于前言往行,有朝闻而暮欲行者。
方忝以一县自试,无愧于心矣,则又欲寸进于明天子之时,以少驾其学焉。
天锡之幸,乃得伏事旌旆之下。
伏惟阁下论笃行正,敦大谌厚,无所不容。
所以称人之善尤急,寒素得片善寸长,若己有之。
所谓文明在上,而明公大贤惟好善之为乐,孰有甚于此?
昔者鲁国欲用正子为政,而孟轲闻之,喜而不寐。
正子之为人,好善而已,所谓优于天下者,为夫士皆不远千里而来故也。
明公诚乐于好善,而不知远近亲疏新故,惟善之为举,是以多士引企,思得出于门下。
某虽至愚,穷自比于草木之细,亦思借风云之便,而少自致焉,故不敢默默以自晦。
干浼清听,不任悚惧。
题开平院宣和五年八月 宋 · 邓肃
 出处:全宋文卷四○一八、《栟榈集》卷一九 创作地点:福建省南平市
栟榈邓某志宏游此,胜景超然,固非尘俗鄙,而住持材成之。
新诗健笔,气欲凌云。
清谈终日,了不及世事也。
白莲结社,当在异日,率俗而行,惘然作恶。
宣和癸卯八月五日志之。
辟廱(辟廱送大司成耿公也) 明 · 程敏政
四言诗
有严辟廱,四方之则。
孰其师之,一人孔硕。
眷此硕人,明德是崇。
穆其家风,自清惠公
侍禁有声,出教国子。
横金服绯,再命伊始。
戟门夜启,舍菜于庭。
硕人顾瞻,是仪是刑。
朝鼓镗镗,硕人升坐。
诸生执经,或右或左。
相帝之治,爰藉群才。
迟此硕人,乐哉斯培。
材成孔多,功亦云懋。
耆俊之求,入副元后。
允兹明良,庶事攸康。
蔚有耿光,吾道之昌。
注:右辟廱八章章四句
皇砖叹 其一 明 · 孙宜
龙舆凤驾西南行,有敕谋广承天城
亚卿奉诏区画当,内侍督作简命精。
湖南州县半雕敝,募徒取具无横征。
昨来羽檄冲宵至,御堲皇砖坐兹地。
县令封柴重纷扰,藩司处价良宽倍。
百金须砖仅过万,民力官州足供费。
黄湖山前余古窑,开山设廨临江皋。
千夫抟埴众牛踏,泊官点阅闲吏劳。
连云烟火望不息,弃地瓦砾增时高。
圬人窑徒告如数,洁酒虔牲谢神护。
材成赤土齐方平,光发青铜尽完固。
金山辛未二月,舟次广陵,同建安材成伯、黄枢集虚、郡人陈庾敏善、武宁章思永子脩为金山游,赋诗得上字)1091年2月 北宋 · 贺铸
 押词韵第二部 创作地点:江苏省扬州市
轻舠放中𤃩,岸远春风壮。
楫师俯仰呼,天水争簸荡。
吾方扣其舷,聊赓小海唱
梢回即东麓,侧磴联屦杖。
危刹表层巅,疲筋蹑(原缺,据小集补)牵强。
斜廊缭复殿,鱼脊分背向。
放目四垠宽,秋毫入吾望。
侵云铁瓮垒,崛起去(小集作无)缘傍。
映日海门山,不蒂沧波上。
吾虽百石吏,平昔有微尚。
(原缺,据小集补)得金仙徒,剪萝开岫幌。
誓投桑榆年,浮玉翁自况。
林子长教授 其二 南宋 · 陈造
七言绝句 押阳韵
豫章材成七年后,潢潦眼看三尺彊。
山翁坐阅刺天翼,抱书亦耻崔嵬藏。
宋去华集序 南宋 · 刘克庄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五六九、《后村先生大全集》卷九七
吾里多名辈钜人,南渡以来推二宋焉。
讳棐字材成者,为思陵侍从,事见国史;
去华者,为阜陵朝士,位减诸父而与齐名。
贡辟雍,四上春官
大驾南巡,以布衣进十论,补官为怀集,复以漕荐擢戊午第。
乾道初召,既而由浙东常平使者罢归,遂不复出。
乡人尊之曰「去华先生」,然遗书不少概见。
其孙钺忽示家集,进论、时议各一卷,《群经滞穗》八卷。
其论东晋曰:「不筑坛劳师,不市骏揖蛙,而先立太学之官,行亲雩之礼,不念中原而厚于丰沛、南顿,据鼎秉钧者不同心,枕戈击楫者有遗恨」。
激烈于湛庵、无垢矣。
《滞穗》盖晚年精思而作,于先儒不苟同,亦不苟异;
于旧说取其通,不取其凿。
书成以献乙览,竟不得以其说陈之旃厦,命也。
公事两朝,屡赐对,奏篇皆不见集中,惟《年谱》略记乾道对语,谓:「江上诸屯,祖宗所无,乞用艺祖李汉超辈守边郡策,令诸戎帅各以其兵分屯淮郡」。
此大议论也,
落殆尽,惜哉!
公诸孙皆传家学,有擢世科、至列卿方伯者。
钺灯窗攻苦,场屋顿挫,以父任列西班,非其志也。
于公遗文勤勤补缀,诸昆有愧色矣。
余闻公尤长于诗,尝与乡守倡和,守疑讽己,言公父葬寺地,朝论不直之
忠定赵公帅闽,折简招公,有歌者后至,忠定欲谴之,公即席有「吟诗伤宿草,侍晏损名花」之句,忠定笑而止。
前辈风流酝籍如此。
窃意公奏篇诗草尤有可寻访者,钺之责也。
代人谢举改职官启荆南 宋 · 廖刚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九九七、《高峰文集》卷九
三语玷员,苟逭西曹之谪;
二天表行,滥蒙东郭之收(云云。)
窃以难全者天下之才,易事者君子之道。
惟才异用,故有贵于器使;
惟道善贷,斯不吝于甄收。
若群材成厦,而椳闑扂楔之亦求;
如庶羞享神,而蘩蕴藻之犹荐。
要当博取,岂或遐遗(云云。)
是故南阳范滂澄清之志,于在功曹
北海孙韶辅佐之才,方为郡掾。
何必冉冉趋庭之属,讫无峨峨奉璋之资。
惟荆巨籓,实楚重地。
襟江佩汉,控蜀临吴。
节制乎十馀州,部属乎八大县。
固有廉洁善吏,亦多通达名儒。
循良馀古人风,论议究当世务。
有将有相,宜可以为君得人;
兴贤兴能,亦足使在位美俗。
如某者簪裾末胄,诗礼寒门。
发策决科,惮加鞭于蒲柳;
抱关击柝,甘窃食于桑榆。
属王事之不遑,曾私恩之靡及。
沿激何啻万里,莅官初未二年。
险阻艰难盖备尝,嵚欹历落真可笑。
遽敢比德乎青州从事,惟知谨职乎白水真人(云云。)
某官(云云。)掞藻儒林,英声夙著;
策名朝列,令闻亟驰。
荐扬历于省垣,屡光华于使节。
斗南何有,冀北应空。
尚淹夔、契之经纶,暂膺方、虎之委寄。
一戟不折,群蛮来威。
拓地开疆,日始逾于百里;
褒功显德,岁将见于九迁。
然而(云云。)临机应变,举必出于万全;
拔滞振淹,得但希于十半。
遂令孱陋,亦预品题。
乌布帐前,欲免望尘之拜;
青油幕下,或当倒屣之迎。
仅同蠖屈之信,稍类飞鸿之渐。
敢不矜持士节,佩服官箴。
鸡壅豕○,誓图来效;
燕麦,忍取虚名。
尚无愧堪一割如铅刀,岂不能致千里如跛鳖。
已蒙与进,登激浪之龙门
窃幸同升,附追风之骥尾。
宋棐江西运判蒲贽湖北运判曾律淮东提举茶盐制 宋 · 刘一止
 出处:全宋文卷三二六九、《苕溪集》卷四四
敕具官某:经费之重,实在大农,而赋租之入,山海之利,系于邦国者,惟部刺者是贵,其选宜遴。
,术业屡试,绰有能称,兹用付以输将之事。
名家之子,甚敏而文,通贷之机,实宜受任。
朕惟江湖淮海之区,利孔所出,盖非一端,所不欲闻也,责尔等者经费而已,可不懋哉。
可。
宋待制材成 南宋 · 林光朝
 出处:全宋文卷四六五八、《艾轩先生文集》卷七
二年夏四月庚子林某等以清酒殽蓛之奠,致祭于故待制莆阳开国宋公之灵。
呜呼!
古之人古之人,有耻独为君子者,盖谓其直己而不直人,此岂惟一国之所敬事也?
公于是人,异世同调,公不可见,杂然相吊。
维是故国,伤哉耆旧,视公八十,如弗克寿。
公在迫卒,未尝改容,亦不自知,如是为恭。
凡所属托,公则不受,无一愧辞,出于公口。
蓝田白璧,索之天倪,海内所宝,我屋东西。
门无杂吊,我悲填膺,何年尊俎,有所典型。
尚飨!
思堂绍兴二十年 宋 · 边惇德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五八一、《景定建康志》卷二一
绍兴丁卯秋华原公以浙东仓司移总外计于大江之左,行且终更,留司以应办军需无扰而济闻于上,爰下纶言,俾仍旧服。
于是军民官吏,欢呼而乐公之留。
及是年之,以暇日步于公圃,视西北隅,得隙地焉,欲经度之。
询之属吏,咸曰:「漕台旧尝有筹思亭者,兵火之后,其废日久,独大丞相王文公、范忠宣公所咏二诗刊石尚存」。
公叹曰:「岂可使前人之迹埋没而不举,二公之雅什,殆为虚设乎」!
乃度馀材成之。
赋功属役不扰于民,用财不取于诸邑,阅月而就。
得丰俭之中,而少加壮焉。
易之为堂,而名仍其旧。
乃立王、范诗碣于堂中,匪为观游,特以继前人之志也。
惇德谓天下之事戒在乐因循而惮改作,茍临事例若此,视陋不支,忽倾不持,毛举缕数,岁月之间,浸浸而废者不知几条,良可悯笑也。
盖常人用心,每以玩时愒日为事,故较论短长,将有所兴作,必曰:「此有利于己乎?
有利于吾子孙乎」?
力非不足,势非不便,畏首畏尾,将发复已,率皆滞常而难合。
惟公之志乃大不然,视事虽久,一日必葺,一如其始至于是,弊者必新,蛊者以饬,军储充盈,民不告病,故能以馀财馀力求前人之志而成之,其用心固自不同矣。
闻之郑子产曰:「政如农功,日夜以思之」。
思其始而图其终,行无越思,如农之有畔,其过鲜矣。
方吏退无事时,优游此堂,坐而思之,若何而可以享上,若何而可以足食。
民之利思所以兴,民之瘼思所以去。
则筹思之设,殆非茍然者。
在我后之人,凡到公之堂,能求公之用心,而复思公之所为,则天下之事,何患于骫骳而不振也哉!
故书此以序事之始末云。
绍兴二十年岁次庚午三月十一日记。
左从事郎、新充秀州州学教授王谊书石。
儒林郎、新监通州监仓边惇德撰。
讲易劄子 南宋 · 袁说友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一九七、《东塘集》卷一一、《南宋文范》卷一九
臣闻夫《易》画于伏羲,演于文王,爻词于周公,《彖》系于孔子,而《易》成于周矣,故曰《周易》。
谨按《乾凿度》云:「《易》一名而含三义:简易也,不易也,变易也」。
先儒之论,以简易、不易非圣人作《易》之妙旨,《系辞》曰:「《易》之为书也不可远,为道也屡迁,变动不居,周流六虚,上下无常,刚柔相易,不可为典要,唯变所适」。
凡此皆变易不穷之义,顾岂简易所能尽耶?
自伏羲之时,世质民纯,巧伪未作,故虽三画可以尽天下之变。
至神农、尧、舜,取法八卦以明吉凶,其大者衣裳取乾坤而天下治
降及夏、商,至周之世,民伪滋生,礼乐阙坏,天下万事纷然而起,三画之《易》始不能以尽万变。
文王忧焉,重卦为六十四,重爻为三百八十四,又为彖辞以究八卦之用。
天下有变易不穷之事,《大易》为变易不穷之书。
或万变藏于是而难见也,则《乾》、《坤》为《易》之缊,而藏者见矣;
或万变出于是而难明也,则《乾》、《坤》为《易》之门,而出者明矣;
或莫不由于易也,而后谓之道;
或阴阳不可测也,而后谓之神。
盖变之道而天人之理具焉。
是故阴阳变易而成万物,日月变易而成四时,此变易之见于天道者然也;
消长变易而成治乱,情伪变易而成利害,此变易之见于人道者然也。
在天之变易,则有神化以运其妙造;
在人之变易,则有明主以成其全功。
今夫君子常用,小人常斥,则天下易乱而为治矣;
用诚实,黜逐诈伪,则万事变害而为利矣。
此皆人道之变易,而不可以不谨也。
恭惟陛下道贯三材,知周万物。
举而措之天下者,《大易》之事业;
与天地合其德者,《大易》之弥纶。
方且命召儒臣,讲明《大易》。
窃惟洁静精微之妙,穷理尽性之原,陛下固已心感而默识之。
小臣不学,不足以赞光明缉熙之盛。
惟是《易》之一书,备究天人变易之理。
顷者陛下亲御宸翰,书《易·泰卦》以赐辅臣,其于材成辅相以左右民,盖与天合矣。
至于人道变易,使君子常进,小人常退,以尽人道之变易者,臣愿陛下体《易》之变,明《泰》之旨,使天下常治而无乱,万事常利而无害,兹诚宗社无已之休。
臣冒渎天威,无任昧死战惧之至。